高一化学《氧族元素》教案
教学目的与要求:
1、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。
2、使学生了解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单质及化合物性质递变的关系。
3、常识性介绍臭氧和过氧化氢,使学生初步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。
教学重点:
1、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
2、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
教学难点:
1、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
2、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
教学方法:指导阅读法、概述法、列举法
课型:新课
课时:2
教学内容:
第一课时
新课的准备:
带领学生阅读P124课文及图片,阐述本章的重点及难点,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春游,让同学们选择在何种环境下进行,让学生产生兴趣,激励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。
讲述:过去我们学习了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,又学习了卤族元素,现在来学习ⅥA元素,只是学习方法不同,而是用元素周期律知识来研究新的一族元素。
新课进行:
指导学生阅读P125-P127课本,带着如下问题,要求读进去,边读边思考:①氧族元素包括哪些元素,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?
②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似与递变?主要为最外层电子数及电子层数、原子半径等。
③氧族元素的性质如何?主要为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、主要化合价?
④氧族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如何递变?与氢化合难易递变、氢化物的还原性、稳定性递变、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等。阅读后小结:
1、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
O S Se Te Po ⅥA
氧硫硒碲钋
周期:二三四五六
2、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:6;
电子层数逐渐增多,原子半径逐渐增大。
3、元素主要性质
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,非金属性逐渐减弱;
主要化合价:-2、+4、+6
4、单质的性质
物理性质:①从典型的非金属过渡到金属,从非金属到半导体,再到导体;②熔沸点逐渐升高;③单质密度逐渐增大。
化学性质:容易获得2电子,与氢化合越来越难,Te不与氢直接化合。
强调:①硫与金属化合时,一般都显-2价,如,Fe+S = FeS。
②与卤素相比,非金属性比同周期的卤素要弱。
5、化合物性质
氢化物还原性逐渐增强,稳定性逐渐减弱;
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,碱性逐渐减弱。
要求:相应物质的化学式:
SO2 SO3 SeO2 SeO3 TeO2 TeO2
H2SO3 H2SO4 H2SeO3 H2SeO4 H2TeO3 H2TeO4
H2S H2Se H2Te
新课的延伸:
比较:硫与铁化合、氯与铁化合、氧与铁化合。说明什么?
教学小结:
从四个方面介绍氧族元素的相似与递变。
作业:P129一、三、1与2,思考。
课后小结:
高一化学中的对比与联想
一、对比法
应用“对比”法进行复习,可以明确概念的本质,区分容易混淆的问题,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。
例如:
1.基本概念、理论的对比
如复习单质和化合物、纯净物和混合物、元素和原子、氧化和还原、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、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等,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各自的特征和彼此之间的联系,准确而深刻的理解。
2.元素性质比较
如比较三种酸(Hcl、H2SO4、HNO3)、二种碱(NaOH、Ca(0H)2、C02、和CO、碳的几种单质、H2和O2、空气和水等的性质,在理解的基础上观察异同。
3.计算对比
通过对固态物质的溶解度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进行对比,可区分理解二个概念的含义,找出二者的联系。
4.实验对比
如将H2、02、CO2的制取和收集方法对照比较,掌握它们的实验室制取原理,装置的特点,所用药品、操作步骤、注意事项等。归纳出三种气体制备的共同模式(原料→原理→装置→操作→检验方法→注意事项)和收集气体的方法。
二、所谓“联想”就是通过某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。
一般有下列几种。
1.抓住事物特征去联想
如氧化----还原反应,抓住得氧、失氧这一特征,判断氧化剂、还原剂、氧化反应、还原反应等;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,抓住有无新物质生成去区分。
2.从实验意境去联想
如复习H2(或C或CO)还原CuO时,联想到老师当时的语言动作、实验步骤、实验现象、生成物等。这样记住了H2、C、CO三种不同还原剂还原CuO的反应了。
3.如由 H2的用途,可填充探空气球、冶炼金属、制盐酸等联想到H2的性质,如密度小,具有还原性,能与氧气反应等。
4.网络联想法
如根据金属、非金属的性质从纵的方向和横的方向形成知识网络图。纵向联想,掌握金属→碱性氧化物→碱→盐的转变关系;横向联想,掌握金属与非金属、金属与酸、金属和盐的变化关系。
Tag: 高中 高一 化学 高一化学教学方法